top of page

教學專業 與時俱進

​教學研發工作坊

       2023年相約在風和日麗的臺南,教師們一下高鐵,印著暖暖的陽光,朝氣滿滿,開啟了三天的研發工作。自柯華葳教授首次於2019年寒假帶領一群現場教師,進行多文本閱讀教學模組研發工作,寒暑假的相聚成為中心團隊的慣例,延續至今。

20230201工作坊1.jpg

專家接力_以閱讀理論深化教學實踐

       活動一開始即邀請到臺灣語言學界領航者戴浩一教授,就語言的面向為大家梳理閱讀理解、閱讀障礙及認知神經機制之間的關係,並分享下個十年的研究藍圖,帶領大家以宏觀視野來看閱讀教學。

       接著,由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程芙茵助理教授接力,以設計思考的方式,就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找出教學上的痛點,最後共同激盪科技輔助的著力點,藉由教師回饋的現場困境,讓科技專業輔助教學,期待未來教室化為現實。

        下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得聖以「有機學習」與現場教師開啟一段現實與理想拔河。陳教授提到學習的添加物,例如考試、排名、證照等,可能阻礙真正的學習,因此教學需要化繁為簡,尤其讓學生經驗犯錯的經驗更是學習的有機肥料。透過學習與校習(Schooling)、考試與評量 (Assessment)的大不同,與教師們一同思辨,構築孩子最適合學習的環境,這仍是教育者亟待努力的方向。

       專家接力最後一棒,由梁思遠助理研究員同時也是語言治療師來談兒童的語言與溝通,透過理解語言習得的歷程,進而判斷學童在個別差異下的語言發展進度以評估是否需要及早介入。以「語言、言語」概念,透過實際操作標準化語言評估,比較一般兒童與讀寫困難兒童的語料差異,體會實際溝通的語言、副語言、非語言的組合與兒童發展的態樣。語言能力與閱讀能力高度相關,國小低年級學童的發展程度,更關乎未來學習表現。

20230201工作坊2.png

以設計與評量的視角,開創教學研發路徑

20230201工作坊3.jpg

       評量方式將影響教學推進。本中心顧問謝進昌副研究員,以國家教育研究院測評中心的豐富經驗建置跨文本閱讀理解評量,並精煉出教師可發展月考測驗的評量指引,透過理解認知成分與內容知識的雙軸向指引,逐步帶領大家領略評量文本分析與試題調整的方法,並以專業的眼光來詮釋與解讀測驗結果。

       清華大學林玫玲客座助理教授,同時也是一位兒童教育家,自雙閱讀素養啟動之際,投入教學研發不遺餘力,將「廣泛閱讀到多文本閱讀概念」轉化爲「從加法閱讀到乘法閱讀」以銜接語文課程中單元主題教學,在相同主題、多個文本的環境下,以培養自學力為目標,分享實際教學示例。透過試題列舉,發現多文本閱讀能力儼然為各學科學習力之一。

20230201工作坊4.jpg

種子教師研發_日益美善及豐盛

現場教師一直為中心最重要的人力資產,辛苦的研發工作,除了來自與時俱進的自我要求,更是推動教學現場前進的無形推手。

嘉大附小薛夙芬老師分享:長久以來在高年級教學,願意來研發低年級教案其中一個原因是,高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閱讀興趣、閱讀數量,存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因此我也思考著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往前追溯處理低年級教案,從識字量的累積與教學設計,好像可以感覺出一些端倪,因為低年級奠基的基礎是三年級以後閱讀能力的關鍵。

 

彰化縣頂番國小李佳蓉老師接力表示:一開始準備低年級課程,很希望有人可以提供形近字、繪本等資源,而這些教案的出現解決了問題。希望我也能盡一己之力,一起共享資源,設計的教案要自己教過,才能發現問題,進而調整問題。

 

最後,嘉義市垂楊國小程可珍老師總結了這樣透過研發來發展專業的心得:教書三十四年,卻沒有想退休。深究其因,或許我是一個容易接受「認知重建」的人,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過程很辛苦,難以堅持,尤其是起步階段,但是對我來說卻是一種享受!當準備好豐富的課程去上課,看見學生投入過程,其實學生還比想像中還喜歡閱讀!增加學習的內容之後,學生之間的對話也會不一樣,不僅止於遊戲、卡通等,會進一步討論課程的主題,很多家庭不一定可提供這樣的經驗給學生,我認為老師提供學生豐生命經驗很重要,這是支持我投入教學研發最大的動能。

20230201工作坊5.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