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厚學計畫圖_edited.jpg

​共同執行單位

unnamed.jpg
基金會logo_RGB_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png
校徽_標準字-1.gif

​計畫背景

雖然聯合國大會於1948年在《世界人權宣言》中,即已提出閱讀(Reading literacy)是現代社會的基本人權,但至今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學童,並未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會閱讀。相較之下,台灣學生的閱讀成就相對亮眼。從大型國際教育評比的資料,不論是 PISA或是PIRLS的資料都顯示,台灣學生的整體閱讀表現有低分組比例逐次減少、高分組比例逐次增多的趨勢。此一現象,一方面受益於教育部在閱讀教育政策上的推動,另一方面也受益於民間團體的齊心合作。例如,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於2004年所提出的「希望閱讀」計畫,長期以來就為偏鄉學校提供「圖書資源」,並提供經費協助策略聯盟學校辦理閱讀教學研習,以提升教師閱讀教學之專業知能。

雖然台灣閱讀教育的成效亮眼,但仍有隱憂。歷次的國際評比資料都顯示,台灣學生閱讀能力差距擴大的現象較國際平均劇烈。此一現象顯示,入學準備度相對不足的學生,較入學準備度充分的學生,從閱讀政策所得到的正面效益較少。究其原因,應與台灣城鄉師資資源配置有關。學校閱讀環境及教師教學是確保學生閱讀力的兩大要素。近年來,偏鄉圖書資源及相關硬體設備,在民間與官方資源傾力協助下,城鄉硬體資源差異不大。然而,偏鄉因交通位置,的確有師資流動相對頻繁,且教師教學經驗相對不足之現象。再加上,偏鄉地區學生較都市地區學生,有更高比例的學生因家庭環境社經條件而有入學準備度不足的狀態。當班上入學準備度相對不足的學生比例愈高,教師就需要愈高階的閱讀教學知能,方能協助學生培養閱讀能力。

國小一二年級,是學習閱讀的重要階段,也是突破入學準備度不足的關鍵階段。當教師無法調整教學模式,以調整學生因入學準備度不足,導致識字學習曲線相當緩慢的現象時,則「送書到偏鄉」的合作方式,仍將加劇閱讀量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馬太效應。有鑑於此,擬調整「希望閱讀」的推動策略,調整聚焦於教師讀寫素養教學力的提升。

此次計畫之推動策略,(1)應用學理實證資料,研發偏鄉課室內可實作之識寫平衡教學模式;(2)教師培訓系統改採理論與實踐並進之模式,由大學專業研究團隊設計培訓課程,並由專家教師入班教學演示,以提升偏鄉教師實踐識寫平衡教學模式之成功率;(3)搭配AI的語料分析技術,發展長期穩定的教師教學諮詢平台; (4)與大學研究團隊合作,系統性評估學生識寫能力之發展趨勢,形成可動態調整教學模式的回饋機制。

bottom of page